國企改革:需精心擘畫主業主責
今天出版的《中國工業報》在重要位置刊發該報專訪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先生的重大報道文章《國企改革:需精心擘畫主業主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談國企改革戰略要點》。現經作者授權,全文發布傳播如下:
今年兩會發布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推動國企聚焦主責主業,優化重組,提質增效”。匯總上述信息分析,國企改革會否自2023年開始謀劃彎道超車并駛出新速度?備受關注的國家力量轉型嬗變又面臨哪些新挑戰和新變局?對于這些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問:聯系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觀察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強調的國企改革重點,您有何發現?
答:深化改革旨在強化有效市場,優化有為政府。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鄧小平南方講話,到加入WTO,再到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乃至今年的黨和國務院機構改革,改革轉型創新發展在深化加快。
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科技、金融、數據、知識產權、鄉村振興、老齡化和信訪等,意義極端重要。
比如,成立中央科技委、重組科技部,是黨中央進一步提升對科技強國戰略全面領導能力的最新舉措;改“一行兩會”為“一行一局一會”是國家優化對現代金融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統籌監管能力的全新方案;成立國家數據局,是國家進一步提高數字經濟管理水平的全新布局。
本輪改革,根本目的是在更高標準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基礎上,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目標不匹配的體制和機制,理順各領域、各部門、各地方之間公共治理的職能、定位和作用,為實現治理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鋪路服務。
國務院機構改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開了一扇嶄新窗口。未來,國資國企改革,必然需要抓緊布局,協同跟進,銳意破局,再立新功。
問:當前國企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答: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在科技、產業、金融、貿易等多方面遏制中國。中國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旨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于中國來說,國有企業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企必須聚焦主責主業,提質增效,發揮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的壓艙石作用。
過去,全社會對國企主業營收規模、盈利空間看得比較重,對國企主業、主責談得比較少。這可能導致一些國企管理者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淺嘗輒止,乃至丟掉初心。
實事求是地講,現階段,國企收入規模已經足夠大了。2022年,在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的國企有99家。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9.8萬家。其中,51萬家民企完成的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值的50.9%;外企完成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值的32.9%;國企完成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值的16.1%,其中,國企進口占比26.93%,出口占比7.9%。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與安全不密切相關的貿易領域天然是民營企業的主戰場,與安全密切相關的貿易領域國有貿易企業賦有重要責任。國企不僅僅從事鐵礦石、石油、糧食等大宗初級產品進口貿易及運輸業務,以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更要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平臺等方面有責任擔當。國有企業在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等領域培育創新鏈、創新生態、創新環境、創新體制機制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尤其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攻堅克難做貢獻。
也就是說,當前國企在立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進程中要始終堅持“三新一高”原則——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協同推進。很多國企雖然營業收入規模龐大、盈利水平很高,但是否需要發展硬科技,是否需要獲得全球話語權、定價權和規則制定權,是否需要履行社會責任和大國責任。作為國企,新形勢下的主責主業布局,要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重新審視重新定位,有利于國家科技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等戰略的實現。
問: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國企主業主責提出了哪些戰略需求?
答: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戰略競爭很像一場國際拔河,拔河的一端是少數極端分子,另一端是希望國際合作的大多數。如果少數極端分子成功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貿易等領域脫鉤斷鏈,成功把中美和世界拖入沖突對抗陷阱,成功推動極端勢力上臺執政,世界百年大變局就會負反饋一步步地走向新冷戰甚至新熱戰。如果希望國際合作的大多數擰成一股繩推動掛鉤不脫勾,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合作不對抗,繼續推動全球供應鏈深度合作開放不封閉,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就能夠繼續前行。國企的主責主業之一,就是借助市場的力量、企業的力量、地方的力量和數字賦能、綠色賦能、創新賦能推動全方位國際合作。國企在其中扮演責無旁貸的重要角色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比如,為了打破美西方的不對稱性競爭和全球遏制戰略,我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伙伴關系協定)。目前該項工作正在積極溝通磋商推進中。而要加入CPTPP,我們必須主動與國際規則接軌,這就要求深化國企改革提升其現代化治理。
國企聚焦主業主責,最應該做的就是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與綜合能力,多從事與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究、開發試驗研究的主動補位;多從事綠色發展、節能低碳、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技術、綠色設備、綠色管理、綠色融資、綠色合作;多從事用市場機制解決不充分發展矛盾、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解決不平衡發展矛盾,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比如,擔負著保障國家戰略資源全球供給安全使命的某國企集團,雖然高度市場化的經營能夠確保企業高盈利水平,也能夠完成保障國家戰略資源的安全供給的使命,但由于高科技研發投入比較少,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低,國際話語權、定價權和規則制定權尚較薄弱。這就是下一步國企改革需要治理的重點方向之一。
總之,合理擘畫國企主責主業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課題。在這方面,日本有過分類治理、明確其責任義務的經驗,我們可以根據國情甄別、借鑒。
問:對國企主責的規劃應該遵守怎樣的原則?
答:首先,最需要國企攻堅克難的主業領域,主要是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如初級產品供給安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科技產業金融貿易安全等領域。比如,芯片、光刻機、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新基建、半導體、新材料等,都是國企應該重點策劃開展“持久戰”的主戰場。
上述領域需要大資本持續投入,以構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環境、生態、平臺和體制機制,但投資風險也很高,投資周期比較長,短期內不一定盈利。在這些領域,如果只有民營企業孤軍深入,搞不好會傷及民企元氣。
比如,在操作系統的創新上,目前除了蘋果和安卓,國產系統的創新,還看不到哪家國企真正起到了國家隊的中流砥柱作用。
其次,在涉及國家安全、產業安全等前沿科技領域,涉及市場話語權、定價權、規則制定權的資本大博弈市場,在涉及國計民生的安全保障事業上,國企也應當成為主力軍。
再者,國企應在協調共建共同富裕上、在縮小區域和城鄉社會差距上、在綠色成為普遍形態上,在探索建設開放生態上,都應大有作為。
這些領域不是普通商業競爭市場,都是公共服務事業,外資和民資不愿或很少涉足,而國企卻責無旁貸。
除了上述領域國企應該進入外,其他如普通商業領域,國企應盡量減少與民爭利的概率。
問:未來,對國企進行主責主業考核應注意什么?
答:對國企的考核,最好不要單純使用凈利潤指標,因為相當多的公益領域很難盈利。
2023年是一個大浪淘沙的一年。在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國內很多國企營業收入萎縮,為完成經濟指標考核任務,不少國企都大幅削減各種成本和費用,其科研成果可想而知。這相當于三年的壓力測試,可以檢驗出國企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短板、弱項和瓶頸,為下一步國企轉型升級、騰籠換鳥創造條件。
與創新驅動的民企相比,如華為5G算法的橫空出世,對于國企創新很有借鑒價值。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新,多是自由開放創造,而不是匯報材料和KPI指標能夠考核出來的。國企考核要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文化氛圍。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2021-09-02
-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2022-02-11
- 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基建 還需開大“三扇門”2022-02-11
- 實現共同富裕路徑明晰 “擴中、提低”改善收入分配2022-02-18
- 前2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1%——投資實現開門紅2022-04-06
-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維護企業家形象聲譽 發改委、工信部、國家網信辦出手了!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