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學齡人口2032年前將持續增加本科教育將擴大急需緊缺專業布點
9月26日從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學前教育入園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到2023年底的91.1%;基礎教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60%以上,進入普及化階段。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結構、人口結構都在發生變化。”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為了更有效地讓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將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等。
小學在學規模2023年已達峰
據介紹,我國基礎教育已經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全國2895個縣域已經完全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人民群眾“有學上”基本問題得到解決。
根據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學齡人口變化趨勢,教育部副部長王光彥判斷,學前教育學齡人口在持續減少,小學在學規模已于2023年達峰,初中學齡人口仍在持續增加。
為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學前教育方面,將穩步增加公辦資源供給,優化教師隊伍配置,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方面,將進一步優化城鄉學校布局,擴大學齡人口凈流入地區學位供給,促進學校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在區域內統籌調配、交流輪崗,以教育數字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
“雙減”政策已實施3年多,效果如何?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給出答案:實現了“雙降雙升”。
具體來看,第一個“降”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大幅度下降,大規模學科類培訓無序發展趨勢基本得到遏制。第二個“降”是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下降;第一個“升”是全國20多萬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遍開展了課后服務,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雙減”前的5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第二個“升”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學質量明顯提升。
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談到高中階段教育,王光彥表示,要適當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引導支持地方統籌優化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布局。在教育基礎薄弱縣、人口集中流入地新建改擴建一批高中學校,辦好綜合高中,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據悉,職業教育每年培養超過1000萬名畢業生。近年來,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70%以上的新增一線從業人員來自職業院校。全國總工會最近4年評選出的4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中,有32位畢業于職業院校。2022年評選出的30位中華技能大獎獲獎者中,有18位畢業于職業院校。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職業院校成為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陣地。下一步,教育部將重點推進職普融通、深化產教融合、提升辦學能力和培養質量。將推動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進一步完善職教高考內容與形式,優化中職學校與高職學校、職教本科、應用型本科學校的銜接培養模式,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樣化選擇路徑。
動態調整本科學科專業
高等教育,發揮著國家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據介紹,新時代以來,高校向經濟社會主戰場輸送了1億多名畢業生,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超過7成、科技進步獎近5成來自于高校。
目前,我國高等學校的在校學生(本碩博)中80%是本科生。根據預測,高等教育學齡人口在2032年之前將持續增加。王光彥表示,未來要通過現有高校改擴建挖潛擴容和新設置高校等多種方式,擴大高等教育資源,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受教育機會。
教育部還將動態調整本科學科專業,提高本科專業建設與國家戰略急需的適配度,布局新興專業,擴大國家急需緊缺專業布點。同時,提高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發展的適配度,提高本科專業建設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適配度。將以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內涵建設,有針對性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網站版權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CCPA各部門以及各分支機構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并注明"來源:"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CCPA)"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注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更多>>-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2023-09-01